杨匡汉先生是伴随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知名学者,二十年前,他从茫茫的蒙古大漠来到首都北京,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生涯。在此之前,他在大学教书,但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来到文学所,自由的学术空气,充裕的时间,使他的学术研究如同插上翅膀。十八年前,他的第一本现代作家研究专著《战士与诗人郭小川》问世,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先后出版专著十二部,其中《艾青专论》、《诗美积淀和选择》、《缪斯的空间》等反响较大,并有学术论文集《诗学新裁》、《时空的共享》问世,主编“开放文丛”、“新世纪文丛”、“开卷文丛”、“九十年代文学观察”等系列丛书。目前,杨匡汉先生正在从事澳门文学研究工作。在澳门回归前夕,我们特意采访了他。杨先生很忙,第一次找他时,他正在文学所开会,采访是在晚上进行的。对杨先生的采访,几乎用不着寒暄就直入正题。
△您已经出版了不少著作。在您的著作中,您对哪些最满意?
○没有最满意的,也许最满意的在后面吧。不过,《缪斯的空间》发行量最大,与北大谢冕合作主编的《中国新诗萃》、《中国现代诗论》、《扬子江与阿里山的对话》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扬子江与阿里山的对话》是属于两岸文学比较研究专著,扬子江当然是代表内地文学,阿里山代表台湾文学,我在该书中表明两岸文学是一体多元的观点。一体当然是指两岸文学同属于中华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多元是指两岸文学的发展呈多元化的趋势。
△您最近主要从事哪些研究?
○前些日子,我主编了两部书,《共和国文学五十年》与《惊鸿一瞥》,是向国庆五十年的献礼图书。最近,我与《澳门日报》总编李鹏翥先生合作主编《澳门人文丛书》一套五本即将出版,这五本书是《澳门古今谈》、《中西交汇看澳门》、《澳门现代艺术与现代诗论评》、《水湄文语》和《澳门写真》。其中《澳门现代艺术与现代诗论评》和《水湄文语》是纯文学书籍,后一本实际上是澳门文学评论。
△是否可以说您最近的注意力转到澳门文学?
○这样说不够严谨。如你所知,我是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就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发展是一体多元的。一体是树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国文学,多元是枝叶,就是内地及台港澳文学,它们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版图。只有内地及台港澳文学的发展繁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的繁荣。不过,在我看来,内地文学是主体。研究中国文学而忽视台港澳文学应该说是个缺憾。香港回归前,我就曾对香港文学作过专门研究,就是上面提到的《时空的共享》。
△谈到香港文学,我想插一个问题。在内地有些读者看来,香港文学就是言情、武侠小说的代名词,不知您有何看法?
○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香港由于生活节奏很快,确实有大量快餐文化的存在,像你所说的有些言情、武侠小说就属于这一类,还有香港的有些影视及流行歌。但这远不是香港文学的全部内容。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就不能当作快餐文学来看待。他的小说介于文白之间,古典与现代之间,雅俗共赏。他的武侠小说有几十部,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香港的文学是多元的,还有一些精英创作,像董桥的散文、西西的小说等都是严肃的。董桥的散文是美文,不少内地读者都很喜欢。
△下面请您谈谈您对澳门文学的看法,好吗?
○我就要谈到这个问题。澳门是一块奇异的土地。在我们不少人的印象中,澳门是赌城,谈不上有文学,这是个极大的误会。澳门很小,只有二十一万平方公里,四十多万人口,但却有许多诗人。诗人密度之高,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打个比方,说她每平方公里有两个诗人你会不会吃惊?这却是事实!澳门古典诗词特别发达,那里有个中华诗词协会,共有一百多个会员。澳门还有不少文学团体,像澳门笔会、五月诗社、澳门写作学会等等。澳门地方小,适合悠闲地思考、创作。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地,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那里的土地庙、马祖庙等民间民俗都是作家、诗人创作的素材。前不久,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一套二十本的澳门作家作品集,有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等。
△您是否可以用一两句话给我们的读者概括一下澳门文学的特点?
○可以。那就用八个字来说明吧:小中见大,一体多元。澳门的文学作品一般小巧玲珑,没有几十万上百万字的大部头。风土人情、历史变迁都是作家创作的素材。澳门文学当然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与珠江三角洲的文化联系最为密切。她又有澳门地方独特的特点,包容性强,因为她是开放的。
△澳门文学与香港文学比较有什么不同?
○上面谈到过,香港由于生活节奏很快,因而那里快餐文学发达。澳门生活节奏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快,快餐文学没有香港繁荣。澳门人喜欢闲适、玲珑、比较耐琢磨的文学作品,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周作人的散文在澳门就很受欢迎。还有,像梁实秋、董桥等人的散文也是澳门人的文学食粮。澳门也有自己的文学精英,像澳门笔会理事长陶里的诗歌、小说、散文、评论都很精致。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
△我们的许多读者都很关心,政治上,澳门被葡萄牙人统治了几百年,澳门文学有没有殖民地色彩?
○我不赞同殖民地这个提法,这在法理上有问题。葡萄牙统治了澳门那么长时间,对澳门的文学上当然会有影响,尤其是对土生葡人(指父母一方是葡萄牙人,出生在澳门)的影响较大,但对澳门当地人影响不大,他们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多一些,属于岭南文化系统。而且土生葡人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像马若龙,他曾经当过澳门文化司司长,既是建筑师、画家,又是个诗人,就写过《我的中国祖母》,反映对中国文化的向往。
△还有不到一个月,澳门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澳门的回归会对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吗?
○澳门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文学的发展。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后,文学会继续发展,而且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从长远的眼光看,如果给予澳门文学更多的支持和倾斜,滋润人们心灵的文学会为澳门作为文化都市形象增色,甚至会对澳门的旅游业有积极的影响。
△您研究澳门文学,是否出于对澳门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社科院有个台港澳研究中心,对台港澳进行专门研究,当然也包括文学。澳门文学不应该与祖国大陆文学分割,我作为学者,有责任去整理研究澳门的文学,这样说可能更恰当。在研究工作中,我发现澳门文学很有意思,一块被分割的小地方,文学竟然很繁荣。而且,被葡萄牙人统治的近四百年,中国的传统文化竟没有丢失。
△您近期打算去澳门看看吗?
○澳门已经闭关了,近期是去不了的。不过我去过好几次。目前,我正主持“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这个课题,是国家“九五”项目,已近尾声。下个月还要去一次台湾。